何為「再現的政治」?在此一詞中,「政治」非一般性的意義,此為一種具有某種目的性、革命性以及改革性的活動。而「再現」則是對於所要表達、所要關注的對象選擇並建構其相關的元素以及符號來呈現其所謂的「事實(truth)」。
就如喬丹(Gleen Jordan)與魏登(Chris Weedon)所提出的:「所有表意實踐(signifying practices),也就是所有具有意義的活動,都牽涉了權力關係」再加上由於此一動作是經過選擇而建構而成的,故這一活動所產生前述之「事實(truth)」與被再現物之「真理(truth)」並不完全相同,較常是矛盾甚至完全相左的。因此,在再現的表現下,我們可以從中得知一些權力關係(意即:主控與附屬)。
至今,斷背山效應仍然持續發燒,尤其是在此部電影榮獲二十多個大獎後,同性戀話題也搭乘便車,在社會蔚為一股新興潮流。但是也引起了兩派爭執。
【傳統與現代、保守與開放】
在《大眾傳播媒體新論》一書中提到:在通俗媒體文中,有一種廣為人知的再現形式:即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是以選擇及建構未經發展的、概括化的符號,將社會族群或某群體中的個別成員予以類別化(categorize)的作法。而隱含在刻板印象下的事實是:被選擇的符號正式對該族群所做的共同預設。
在過去,同性戀一詞總與「反傳統(antiestablishment)」、「污穢(dirty)」甚至是「罪惡(guilty)」畫上等號。家中如果出現同性戀的孩子,父母們無一不痛哭流涕責怪自己,接著就是拎著孩子上醫院找心理醫師渴望所謂的「治療」,甚至嚴重的,家庭破碎,父母與同性戀子女不相往來。而社會上同樣地也總是將男同性戀者定位在「娘娘腔」、「陰柔」等等不陽剛的印象上,因而,同性戀者個個害怕其性取向曝光會導致其權利上的受損。
在過去台灣電視史上,曾先後有過幾部有關同性戀議題而出名的連續劇,其中包括「逆女」、「孽子」、「孤戀花」。從劇名本身字面上來看就有著「違反」、「罪惡」、「邪惡」的意義。撇開內容不談,光是劇名設定,在負面的涵義方面,可見一斑。
在同性戀的歧視上,仍可見於媒體報導的處理。例如同志轟趴事件、箱屍命案、女體育老師事件等等,只要扯上同性戀,便大大的加註標籤。社會也漸漸地在這些資訊強化印象下,將同性戀和「淫穢」、「色慾」聯想在一起。但若是異性戀男生外遇則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異性戀女生外遇也僅僅只是紅杏出牆,相對於看到同性戀,則直呼變態的差異,仍然是令人搖頭。甚至有時候,連同性戀者本身,都希望自己能變回異性戀。但,為什麼是變「回」呢?
近年來,《藍色大門(Blue Gate Crossing)》、《十七歲的天空(Formula 17)》、《時時刻刻(The Hours)》、《面子(Saving face)》以及影響力最大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等多部有關同性戀議題的電影,都大獲好評。最重要的,這幾部電影所刻畫、所描述的同性戀者,都逐漸跳脫了一般大眾對這一族群所擁有的固有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正面的呼籲以及訴求。例如在《時時刻刻》中,在其預告片上就有著這麼幾句話語:To look life in the faith.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Is right of every human being.(正視生命,了解他的本質,熱愛他的原貌,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而斷背山則是破除了一般對於同性戀情中,一定會出現的一剛一柔的組合,片中所出現的,是兩個絕對沒有娘娘腔的男人。他所給予觀眾的,是兩個純粹在社會壓力之下,不得不妥協的兩個男人的愛情。而這樣的愛情,其實無異於同性戀世界亦或者是異性戀世界。
【挑戰】
在《大眾傳播媒體新論》一書中提到,近幾年來,各種另類再現的產生,以部份挑起了政治上的不安,例如,女性主義與黑人運動者尋求對主控再現的挑戰。再現是能變動的事實,對這些有身份的弱勢族群,是很具正面潛力的。再加上由於再現是種權力結構與現有社會衝突相互關係,因此同性戀相關週邊的普遍化也造成了社會上一些反動及不安。
《Queer as Folk》(中文譯為:同志亦凡人),一部在美國也頗為有名的同志影集。在劇中,Emmett(Peter Paige飾演)曾經到過一個叫做Light的團體,想改變自己的性頃向,如果成功了,則高呼I see the light!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宗教團體從事同樣的「輔導」。而談到宗教,則不得不提一下基督教對於斷背山效應下的反斷背山效應了。
新約羅馬書第一章26-27節:
「因此,神就任憑他們放縱可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原來的性的功能,變成違反自然的功能;同樣地,男人也捨棄了女人原來的性功能,彼此慾火攻心,男人與男人作出可恥的事。他們這樣妄為,就在自己身上受到應該受的報應。」
這是基督教用以反對同性戀現象的宗教本位理由。他們還成立了維護家庭聯盟,還有「傳統家庭促進會」總幹事譚克成博士並以同性戀是危害家庭其中一個因素為理由,大力抨擊同性戀電影以及其所造成的影響。
「再現」的呈現由於是非原始、經處理過的資訊及表現,故有相當比例的主觀意識在,在同性戀議題中,固然電視影集以及眾多電影已經逐漸使用另一種更開明非傳統的手法呈現這個題目,算是稍微改變了一般人對於這個圈子的看法,但在一般刻板印象下,相信還有更多更大的挑戰與阻力在前方等待著,在一時之間,恐怕還沒有足以整個推翻的革命力量。
參考來源:
Lisa Taylor˙Andrew Willis著,簡妙如等譯,2002,《大眾傳播媒體新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頁49~53。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3/TheHours/TheHours.html
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EntDigest/Showbuz/2006_3_13_18_17_3_947.html
http://www.qaf.cn/bbs/index.php同志常人中文站。
http://www.gospelpost.com.hk/news/edi_129.htm香港基督新報。
- Mar 20 Mon 2006 19:49
。作業-再現的政治。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