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osted on 2006-04-19 11:35 黃哲斌 閱讀(21227) 迴響(0)
   二一○○全民開講「爆料」成風,甚至卯上另一名嘴汪笨湖,開始讓人反思「政論節目」的功過得失,若是拉長系譜,台灣政論節目正是政治語言荒謬投射的小縮影。 

  論及台灣的扣應節目,李濤當然是總堂霸子。最早,二一○○全民開講還講究「假性平衡」,找幾個藍綠學者立委坐一排,大夥吵吵架演演戲,下了節目一起喝酒去;當此之際,節目主持人是「交通指揮」,讓紊亂放射的政治語言,在半空中「紅燈停、綠燈行」,偶爾刻意製造幾起小擦撞,作為節目的賣點與高潮。 

  所以,李濤決然中斷或鼓勵某位來賓/扣應觀眾的發言,成為節目最清楚的招牌,他充滿展演自覺,營造某種「快-快-慢-快-慢」的節奏,當我們觀看,彷彿目睹一場語言較勁的泥漿摔角,表面激烈辛辣的衝撞,時間一到卸粧下戲,彼此無傷,只剩喊燙喊辣的觀眾。 

  李敖及陳文茜則開啟另一種政論節目型態,他們以剪報、資料為骨幹,政治論述為肌理,口若江河滔滔,基本上是「話說紅龜與廖添丁…」那一套;打個比方,李濤的節目若是「情境喜劇Sit-com」(如「六人行」),每天丟進一個情境議題,班底演員即興發揮,李敖、陳文茜就是「單人脫口秀Stand-up Comedy」,個人魅力主宰一切,比得是「誰的包袱抖得多」。 

  汪笨湖則把這種「說書文化」發揮淋漓盡致,李敖還會翻剪報找故紙,汪笨湖振臂一揮的招牌動作、「重點來了」的口頭禪,就是自由心證。如果說,李濤一派如同「美式摔角」,看似拳拳到肉,實則是濃妝豔抹的即興表演;那麼,以汪笨湖為教主的一派,就是政治的傳教節目,是「七百俱樂部」加「歐普拉秀」加「傑雷諾」的七彩綜藝體。

   但是,政論節目的觀眾是容易變心的,每逢選舉結束,政治場域相形安靖,政論節目的收視率總往下掉,掉到電視台逼得主持人必須改頭換貌、加油添柴的險境。

   一度,二一○○曾試圖轉型,以公共政策及建設的檢驗為主軸,打了一兩場漂亮的勝仗,也贏得外界口碑;但當收視率又止不住跌勢,加上去年「陳哲男賭場照片」一役嘗到甜頭,台灣政論節目也轉進至一個新境界:政治爆料中心。 

  這是場划算的交易,立委將「記者會現場」拉進攝影棚,省下預訂會議室、畫海報、發記者通告的力氣,而且長度不再新聞時段的短短一分鐘(甚至三十秒),而是九十分鐘,主持人與來賓像是打沙灘排球,球作過來、丟過去,托過來、殺過去,不但有固定收視觀眾,政論節目的「無差別格鬥」,還能變成晚報頭條、日報頭條、電視新聞各整點頭條(關於台灣新聞界的「內部回饋」,又是另一個有趣的題目了)。

   問題是,當一些證據可疑、邏輯跳躍的「爆料」,被政論節目倍數放大,當主持人及來賓扮演「檢察官」,一些不負責任的指控從立院向外滲透,爆料者最常用的結語是「我不是神仙,不能證明真假,但請某某人出來澄清、證明他的清白」,「無罪推定」變成「有罪推定」,「合理懷疑」變成「呈堂證供」,我們都活在一個充滿情況證據的電波法庭裡,堅實有料的「扒糞揭弊」與空泛奇想的「政治指控」雞兔同籠,混成一團。 

  不可否認,政論節目有其功能性,即便「公共論域」的成份稀薄,但仍能提供集體宣洩的娛樂效果;偶爾觸及有血有肉的公共議題、弊案,還能發揮監督批判的媒體天職。

   最可議的是,當政論節目淪為廉價的假議題大批發,而且操縱議題的企圖,更從虛擬論述伸進實體世界,以恐嚇、脅迫、煽動性的街頭語言,藉「全民」之名綁架全民,作為節目效果的操兵收割,其道德正當性更往下沉淪一層;如此一來,不但混淆了新聞專業者、政治工作者、匿名指控者的分際,媒體、政治、司法的嚴肅責任,也被扔進字紙簍,只餘一堆喧鬧而無效的負面言語。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hjb/archive/2006/04/19/113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ffeecafe 的頭像
    coffeecafe

    。咖啡因,癮。

    coffee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